2012年初,第一次来慕尼黑。我们的圣诞旅行团在这里结束,次日我们将凭借德铁通票(Quer-durchs-Land-Ticket)横跨大半个德国回到学校所在的小山村。那天中午我吃了塔克拉玛干的大盘鸡和烤肉,晚上去了海市蜃楼的自助火锅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慕尼黑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吃大盘鸡的地方。
2013年初春,第一次回国归来,在慕尼黑机场转机。我发现候机厅里的Espresso机竟然是免费的,握着带有塑料味的咖啡,站在落地窗前,突然觉得慕尼黑还真是个大气的城市呢。一杯由航空公司提供的咖啡竟然让我对一个城市产生了好感。给女朋友报完平安之后随口说了一句,毕业以后在慕尼黑工作也不错,我喜欢这个城市。
2014年初秋,我在慕尼黑获得了毕业以来的第一个面试,认识了我现在的老板和同事。他们和我在北德实习时的同事很不一样,全公司duzen,老板和员工之间会互相吐槽,每天中午会为了去哪家餐厅讨论半小时,啤酒节的时候会全体翘班去Wiesn疯一天。
慕尼黑人和巴伐利亚人很不一样,慕尼黑人和德国人很不一样,他们更热情、更爱笑、更绅士、更locker,并且说话没什么口音。因为慕尼黑和我们的北上广一样,满街都是来自德国各地的追梦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后代。
穿城而过的Isar不是一条大河,Isar的两边有广阔的绿化和鹅卵石滩。沿着Isar河边的自行车道顺流而上,是我们周末最爱做的事情。天气好的时候河滩上满是烧烤喝啤酒的年轻人,和光屁股晒太阳的老头老太。
##############2018年7月4日更新#################
2015年底,女票也在慕尼黑找到了新工作,我终于不用两地奔波了。我们在Isar河边租了一套“奢侈的”一室一厅公寓,每个月要交1500欧的房租。在此之前,我租住的群租房(WG)只要一个月400欧。为什么我们要选这么贵的房子呢?因为我们没得选,在慕尼黑找房子是比找工作更难的事,一个地段普通的小户型招租,24小时之内就能收到上百个申请。
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看房的情景,一群人手里拿着填好的表格,排着队和房东套近乎,其中不乏月薪翻我一倍的印度小哥,和房东一样就职于西门子的漂亮德国妹子,带着随身翻译、西装笔挺的日本大叔,当时除了绝望之外还感到了大城市冰冷的一面。
没错,和国内的北上广深一样,慕尼黑的房价是一个痛点。
虽然交房租的时候很痛,但是住的时候很爽。拥有一套地段好装修又不错的公寓是一件很爽的事情。开放式厨房和宽敞的客厅让我们很喜欢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,那两年我们在慕尼黑交了不少新朋友。我们可以每天傍晚在Isar河边散步,在树荫下听着水声看夕阳。
周末的时候骑着车逆流而上,河岸两边尽是郁郁葱葱。上班也变得很近,每天从出门到公司只需要20分钟。由于家距离市中心很近,我们甚至可以步行去很多地方,我们可以在饱餐一顿后走路去Marienplatz消消食,windowshopping一下,(为什么是windowshopping?因为所有的店晚上8点就全关了)。
房东是一个慕尼黑土生土长的人,品味不错,非常有教养,这是我作为房客第一次有被尊重的感觉,没事从来都不会来打扰我们,东西坏了一个电话就会来修。最后退租的时候押金还的非常爽快,而且还算了利息!
2017初,我的女票终于成为了我的妻子,我们在定制的结婚戒指上刻着婚礼的日期和一个“München”。这里既不是我们相识相恋的地方,也不是我们举办婚礼的地方,但我们却鬼使神差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名,这就是城市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