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5日,中印双方军队在班公湖地区发生了摩擦。19日,印度媒体播出了一段记录当时情况的视频。虽说流出的视频比较模糊,但是也能让我们还原当时的情况。
这次发生摩擦的班公湖并不在朗洞地区,而是位于西藏日土县。班公湖曾经是我们的内陆湖,但在清政府时期,英国支持锡克帝国强占拉达克地区,并分走了三分之一的班公湖。后来,锡克帝国被英印吞并。印度独立后,一直声称对拉达克地区拥有主权,但从清政府以来,我国从未承认过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双方各自在班公湖地区驻军,但一直相对比较平静,未发生过重大的冲突。
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辨双方。第一,我军位于画面的左侧,印军在右侧。第二,我军的条幅是红色的,印军的条幅是白色的。第三,我军身穿的是深色迷彩服,而印军的下装为浅色。
视频的开始时,双方摆开了长蛇阵,互不相让。印军一方所有的人都排成一排。中方的军队后面有几位落在后面,观察情况。由于拍摄角度问题,只看到了公路到湖边的人,但根据后面的情况分析,山上的人这时也应该打得不可开交。
在对峙中,双方互有推搡,一字排开的长蛇变成得歪歪扭扭。在这个过程中,在画面的正中,人墙的中部,有一名印军被大力地推搡了一下,后退了1米多。这一下就像给汽油桶里扔了一根火柴,大家都被点燃了,开始拳打脚踢。`
练瑜伽的阿三哪会是练功夫的解放军的对手。只见山上一位手持红色条幅的解放军犹如猛虎下山,冲进人群,一个左钩拳,右钩拳,再加上一个飞踢,如入无人之境,所到之处,一片鬼哭狼嚎。
眼看脚拳功夫不敌解放军,红圈这位捡起石块,砸向我军。幸好我军反应迅速,也予以还击。这人占据有利位置,周围“弹药”充足,估计我军被他砸中的人不少。不过这位阿三哥高兴得太早,处于更高处的解放军突然杀出,一个“佛山无影脚”飞去,只见这位小哥猛扑在地,吃了一嘴泥。(小编真想给这位解放军叔叔一百个赞,太帅了!)
我们可以从石块砸在地上激起的灰尘判断,双方的战况比较激烈。我军形成了一个防御阵形,前方人员组成第一梯队,后面的人员策应。
印方收缩阵形时,将两名士兵落在我军这一方。一位是刚刚被踹下山的那位(1),可能稍有受伤,走路有点趔趄。不过,他跑得挺快,迅速地回到了自己一方。另一位掩护他撤退的印军(2)走位就不够风骚,被我军7、8个人围住,一阵狂轰乱炸,受伤倒地,滚了两圈后,没有了动静。
见此情景,双方迅速后退,我军也保持了克制,未对受伤者再进行攻击。印方几个人过来查看倒地者的伤情,并将他拖走。
这次流出的视频,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:
第一,双方的冲突肯定不是第一次。首先,从双方都有人在拍摄现场,这显然是有所准备的。其次,在印军受伤后,双方都迅速地后撤,我军并没有乘胜追击,印军也没有死缠烂打,可见双方对于打架的程度都有默契。
第二,双方都表现了很高的战术素养。虽说印方一人被踹翻在地,一人受伤倒地,但总的来说,也没有吃什么大亏。印军知道因地制宜,利用石块进行攻击。但是,我军的更善于布局谋略:在进攻时,有人冲锋在前,有人在后策应;在战斗中,穿插包围,保持局部优势;后撤时,队形也保持得比较好,没有落下人员。反观印军,缺乏整体的战术安排,更喜欢各自为战。
第三,双方高层对待此次事件的态度耐人寻味。16日一早,就有印媒称“印军阻止解放军两次入侵!”。而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华春莹却称并不了解记者说的具体情况。其次,双方都有拍摄到冲突时的视频,但从这次流出的视频来看,很明显从印军一方拍摄的。最后,当媒体向印度军方求证时,军方未透露任何信息。我国外交部直到21号在例行记者会上,才正式回应,称已提出严正交涉。
小编猜想,莫迪打定主意,想利用边境事件,转移国内矛盾,但是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硬碰硬,也需要好好地考虑清楚,毕竟1962年至今也不过55年,挨打的痛一定不会那么快消失。中国呢,虽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,不想挑起战争,但是人家都闯到家里来了,不能动刀动枪,动动拳脚还是可以滴,毕竟我们中国功夫可不是吹出来的。
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很老的歌:“朋友来了有好酒,若是那豺狼来了,迎接它的有猎枪!”那些赖在我国领土上的豺狼们,是时候见识一下我们的“猎枪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