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28日,“美好城乡建设行动”启动仪式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社区举行。随后,“石塘人家”作为江宁重点打造的“五朵金花”之一,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不断加快美丽蜕变。
现如今,这个地处苏皖交界不起眼的小山村,已一举成为“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”、“全国最美村镇典范奖”、“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”……全村300多青壮年纷纷回乡创业,138户村民已摇身一变,成了农家乐的老板。

四年不到的时间,村民王宜成亲眼见证了村庄的华丽转身,他还有一个新身份——“宜成土菜馆”农家乐老板。王宜成回忆说,2011年以前村里交通闭塞,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,冷冷清清。“当时社区领导说要把村子打造成‘金花村’,他们还鼓励发动我们村民开设农家乐,将村庄建设成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。”老王说,一开始,街道和村干部上门做宣传,全家人都不相信在村里开饭店会有人来吃饭,心里都没有底。

“对于发展农家乐,当时村民们并不乐意。”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改造村庄的第一步就是免费给民居出新,在他们的努力下,终于有一位村民愿意拿出自家房子出新,一个月后,当一座崭新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样式的建筑出现在村里,村民们都动心了。之后,一排排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地出现在了前石塘村。如今,“石塘人家”最能吸引人的就是错落有致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样式的徽派建筑。

村庄美了,游客渐渐地多了,起初担心农家乐生意不好、犹豫不决的王宜成见到了商机,他开始和家里人商议着开个小饭店,将自家屋子建成了农家乐“宜成土菜馆”。在家门口当老板的他,现在年收入超过60万元。

去年,他还把邻居的房屋购买下来,开设民宿,扩大生意。“我现在的生活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,儿子、儿媳在外打工也没有家里开农家乐赚得多。”对于现在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老王笑着说,这多亏了江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。他说,社区还利用石塘人家创业街,建成“创客”发展基地,吸引在外打工的村民“还巢”创业。
看到村里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,许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回村当起了老板。今年26岁的许红艳发现家乡的农家乐商机后,也毅然辞职回乡,在自家房屋、院落开办“农家苑”餐馆,可接待10多桌客人。“今年春节长假,光工人工资就开了7000元。
”她说:“农家乐生意红火,还带动了村里人就业。没条件办农家乐的农户,光为农家乐打工,每天也能进账百元。还有的村民将自家空闲房屋出租给城里人居住,或用作老人公寓,每日收费60~80元,又增加一笔收入。”
最新数据显示,现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人家日均客流量约3000人,已有创业农户138户,其中农家乐54个、民宿17个,带动就业238人。去年,石塘社区村民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,农家乐户均收入22万元。
“游客来石塘村旅游,看的不仅是景,还有这里的乡风。”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他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村规民约、美丽家庭创建、“道德讲堂”等宣传教育方式,让村民潜移默化地受教育、提素质,让文明之花在美丽乡村、幸福农家灿烂绽放,文明乡风日渐形成。